曲水的博客

曲水的博客

国际▢▢学-Part1-国际收支学

2022-05-22

国际收支定义

  • 根据IMF的解释,一国的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

  • 理解:

    •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居民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具有经济利益理解为已经有一年及以上的时间从事经济活动或者交易。
    • 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所谓交易,包括(1)交换(2)转移(3)移居(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也就是统计的是一个时间段内发生变动的数值。
    • 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后的概念,定义中的一定时期,一般指的是过去的一个会计年度。

国际收支平衡表

  •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将每一笔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

国际收支账户

  • 国际收支账户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一级账户:(1)经常账户(2)资本与金融账户(3)错误和遗漏账户。

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下面分三个二级账户:贸易账户(包括货物和服务两个重要的子账户)、初次收入账户、二次收入账户。

  • 贸易账户:(经常账户中最重要的项目)

    • 货物(有形贸易)。比如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向欧洲出口纺织品等。进口商品记入借方,出口商品记入贷方。
    • 服务(无形贸易)。比如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咨询、广告等服务。进口服务记入借方,出口服务记入贷方。
  • 初次收入账户:

    • 职工报酬。支付给非居民雇员的报酬,例如外国人(不满一年)在中国获取的工资、奖金,亦或者我国居民在国外的获取的工资、奖金。
    • 投资收益。例如中国人在国外获得的股票红利、利息,也可以是在外投资建厂获得的利润等。
  • 二次收入账户:

    • 二次收入又叫做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例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援助)和其他转移(比如个人汇款)。

这里需要区分股票红利、债券利息和因为交易引起的资本损益之间的区别。股票红利和债券利息是由持股(无论股票涨跌)或者持债所获得的收益,这一部分是记录在经常账户-初次收入账户-投资收益中的。但是因为股票上涨/下跌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是记录在金融账户中的。

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个二级账户。

  • 资本账户:(资本转移、债务减免、移民转移)

    • 资本转移:包括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同固定资本收买/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掉的债务。
    •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指各种特许权、经营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 金融账户:

    • 直接投资: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长期的关系,并且对企业经营者管理施加很大的影响。一般有在国外建设分厂和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股权两种形式。
    • 证券投资:证券投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
    • 金融衍生工具:购买国外金融衍生工具记录的账目,单列出来的原因是因为风险比较大。
    • 储备资产:包括货币当局可以随时动用的资产,包括货币用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外汇资产
    • 其他投资: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储备资产为包括的金融交易。主要包括的是银行的存贷款

错误和遗漏账户

  • 主要是用来解决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因为统计误差和人为差异所造成的借贷不想等的情况。说不好听点就是强行把帐做平了(逃。

  • 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净差错和遗漏这一项则放在贷方;反之,如果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净差错和遗漏这一项则放在借方。

记账方式

  • 记账方式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叫做正号(+)项目,是资金的来源,记入贷方。

  • 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叫做负号(-)项目,是资金的使用,记入借方。

这里需要深刻理解什么叫做引起本国外汇增加/减少,否则很容易弄混。举个简单的例子:甲国企业出口了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并将所得收入存入银行。

  1. 在这个过程中,出口了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引起的是甲国 外汇增加,所以应该记入贷方,再考虑记录在哪个账户中,显然应该是在经常账户-贸易账户-货物(出口)中。
  2. 在这个过程中,将100万美元存入银行这个动作,引起的是本国 外汇减少,这个地方有点难理解。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借方就是资金的使用,我把钱存入银行其实是我在用钱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无论长期也好短期也好),其实就是一个资金使用的过程,所以应该记入借方,再考虑记录在哪个账户中,显然应该记录在金融账户-其他投资-银行存款中。
  3. 所以最后在收支平衡表上的体现是:
账户 项目 借方(-) 贷方(+)
经常账户(CA) 1.A.a 货物 +1,000,000
资本和金融账户(FA) 2.2.1.4.2 货币和存款 -1,000,000

双顺差

  • 双顺差指的是经常账户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保持顺差。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在账户上表现双顺差,从2015年起双顺差的格局有所逆转,表现为经常账户顺差,而除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但是2020年以后因为疫情的原因又变回双顺差的局面。

  • 结束双顺差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结束,但由于反应一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货物账户依旧存在巨大顺差,所以人民币汇率水平仍然能够得到支撑。

自主性交易的失衡

  • 在国际收支理论研究中,所有的交易分成两种:一种是自主性交易,一种是补偿性交易。

  • 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或者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而从事的交易(就是一般的经济往来),而补偿性交易所得是为了把帐做平,事后补上去的交易,一般就是记录在错误和遗漏账户。

  • 自主性交易会失衡,所谓国际收支差额,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差额。

    • 当国际收支差额=0时,称为 国际收支平衡
    • 当国际收支差额>0时,称为 国际收支顺差
    • 当国际收支差额<0时,称为 国际收支逆差

失衡的原因

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并适合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总结起来的口诀是:货临周结预收币

  • 货币性不平衡:因为货币成本和物价上升而引起的出口昂贵,进口便宜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 临时性不平衡:短期、非确定或者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性不长。

  • 周期性不平衡:一国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经济萧条的时候,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当经济繁荣时,进口需求上升,导致国际收支顺差。

  • 结构性不平衡: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者经常账户上。

  • 预期性不平衡:因为预期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预期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时,人们就会增加在本国的投资,当本国的供给不满足需求时,就会进口,导致顺差。

  • 收入性不平衡:指的是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出口增长速度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 币值扭曲:币值扭曲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名义比价与实际比价不相同,从而造成本国商品的实际价格持续较高(较低),进而导致出口持续下降(上升),进口持续上升(下降),导致国际收支逆差(顺差)。

失衡的口径

既然我们说,国际收支差额=自主性交易的差额,那么怎么定义自主性交易?这关系到怎么计算国际收支差额。但事实上,这个自主性交易也不好从概念上精确地区分,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统计口径:

  • 贸易收支差额:(Trade Balance)

    •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 当出口>进口时,称作贸易顺差/贸易盈余;当进口>出口时,称作贸易逆差/贸易赤字。
  • 经常账户收支差额=贸易收支差额+初次收入+二次收入:

    • 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出口状况。
    • 被当作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IMF特别重视各国的经常账户收支差额)
  • 基本账户差额=经常账户收支差额+长期资本流动:(Basic Balance)

    • 长期资本流动以市场、利润为目的,相对于短期资本来讲更具有稳定性。
    • 如果一个国家的基本账户盈余而综合账户赤字,从长期来看,该国仍然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
  • 官方结算差额=基本账户差额+私人短期资本流动:

    • 将官方长期资本流动和官方储备作为线下交易(即不计算在内)。
    • 当官方结算差额盈余时,可以通过增加官方储备或者向外国贷款来实现平衡。当官方结算差额赤字时,可以通过减少官方储备或者向外国借款来实现平衡。
  • 综合账户差额/总差额:(Overall Balance)

    • 所包括的线上交易最全面,仅将官方储备作为线下交易,它衡量一个国家通过变动官方储备来弥补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 总差额的状况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汇率,而通过变动官方储备来弥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又会影响货币的发行量,所以总差额十分重要。
    • IMF倡导使用总差额来计算国际收支差额,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说的就是总差额盈余/赤字。

失衡的调节

调节的机制

  • 自动机制:

    • 货币价格机制:

    (1) 国际收支逆差出口>进口本币外流本币贬值物价水平下跌进口相对昂贵/出口相对便宜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收支改善(1)\ 国际收支逆差\Rightarrow 出口>进口\Rightarrow 本币外流 \Rightarrow 本币贬值 \Rightarrow 物价水平下跌 \\[2ex]\Rightarrow 进口相对昂贵/出口相对便宜\Rightarrow进口增加,出口减少\Rightarrow 贸易收支改善

    (2) 国际收支顺差出口<进口本币内流本币升值物价水平上涨进口相对便宜/出口相对昂贵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2)\ 国际收支顺差\Rightarrow 出口<进口\Rightarrow 本币内流\Rightarrow 本币升值\Rightarrow 物价水平上涨\\[2ex]\Rightarrow 进口相对便宜/出口相对昂贵\Rightarrow 进口减少,出口增加\Rightarrow 贸易收支改善

    • 收入机制:

    逆差对外支付国民收入总需求进口需求贸易收支改善逆差\Rightarrow 对外支付\uparrow\Rightarrow 国民收入\downarrow \Rightarrow 总需求\downarrow \Rightarrow 进口需求\downarrow \Rightarrow 贸易收支改善

    • 贸易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进口>出口本币外流,存量下降供给<需求利率上升本国金融产品需求增加资金内流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逆差\Rightarrow 进口>出口 \Rightarrow 本币外流,存量下降\Rightarrow 供给<需求\\[2ex] \Rightarrow 利率上升本国金融产品需求增加\Rightarrow 资金内流\Rightarrow 国际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不平衡指动调节存在局限性:
(1)自由纯粹的市场经济中,自动调节机制才能发挥上述作用。
(2)典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需要在金本位制下才能发挥作用。在信用本位下,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来解决本币外流的问题。
(3)国际收支逆差时,如果要通过指动调节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代价往往是紧缩国内经济,会导致国内的就业和产出下降。

  • 政策机制:

    • 支出转换型政策: 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的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 支出增减型政策: 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者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降低社会总需求,进而降低进口需求。
    • 融资型政策: 指通过融资手段弥补差额的方式。主要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一般是短期收支不平衡时采用的政策,避免调整的痛苦。
    • 供给型政策: 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是通过改善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提高商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政策。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短期很难见效。
    • 道义与宣示型政策: 是指政府经济和行政手段以外采取的、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收支调节政策。例如政府指导、谈话等,主要取决于政府公信力的大小。

汇率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1)汇率政策:一般是控制汇率 / 让本币升值 / 让本币贬值等操作。让本币贬值,就能够让进口商品价格相对较高,从而把民众的消费意愿转移到国内生产的替代品上来。
(2)财政政策:一般是财政收入政策 / 财政支出政策 / 公债政策。比如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基建建设等等,可以改变社会的总需求。
(3)货币政策:一般是公开市场业务 / 利率 / 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例如调低利率(降息),这样融资的成本下降,刺激国内的贷款和消费,提高了社会的总需求。

调节的理论

调节的机制主要讲的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其背后肯定依靠一些理论,为具体的政策提供解决国际收支问题的主要路径和条件。主要包括: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

弹性论

什么是弹性?只要涉及弹性两个字,一定是:变动率/变动率,而且有两个变量

  1. 下面列举一些进出口方面涉及的弹性,分别是进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进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出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一般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简称价格弹性。
  2. 弹性越高,意味数量着对价格的波动越敏感。完全弹性的意思是,价格只需要变动很小的单位,数量就能增加很多,相当于数量是无限供给的。完全不弹性的意思是,价格无论怎么波动,数量就那么多,完全固定了。

Em(进口商品需求弹性)=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E_m(进口商品需求弹性) = \frac{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Ex(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E_x(出口商品需求弹性) = \frac{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Sm(进口商品供给弹性)=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S_m(进口商品供给弹性) = \frac{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Sx(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S_x(出口商品供给弹性) = \frac{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弹性论的前提假设
  • 没有资本流动(即不存在资本和金融账户),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即价格不变的时候,进出口商品供应量是无限的。
  • 只探讨 汇率 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假设其他条件全部不变,用的是局部分析法

基本上所有金融学理论中只有弹性论用的是局部分析法。

弹性论的内容
  • 内容1: 马歇尔-勒纳条件。 只有当以下式子成立时,汇率政策才有作用,才能够通过本币贬值的方式改善收支逆差(顺差就不用改善了,挺好的)。

Ex+Em>1E_x + E_m > 1

注意,马勒条件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也就是满足上面这个式子,并不代表本币贬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但是一旦通过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一定满足上面这个式子。

  • 内容2: J 曲线效应(贬值的时滞效应)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改善一国贸易收支情况。

    • 图像:

    • 产生的原因:J曲线效应的原因

      • 第一,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
      • 换言之,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趋向恶化。
      • 第二,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从消费者的消费调整和供给者的投资生产角度考虑)。至于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
      • 第三,马歇尔-勒纳条件来解释:在短期内,一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较低,致使 Ex+Em<1E_x +E_m<1 ,本币贬值会恶化其贸易收支。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弹性将逐渐变大,以致于满足Ex+Em1E_x +E_m>1,从而一国贸易收支状况能得到改善。
弹性论的评价
  • 积极意义:在汇率战频繁发生时期,明确指出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必须满足相应条件,对于各国的政策选择和汇率体系稳定是及时而有益的。

  • 主要局限性:

    • 局部均衡分析受到广泛质疑,无限供给弹性等假设脱离实际。
    • 实证分析表明,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应还会受到J曲线效应、贸易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制约。
    • 没有考虑资本流动因素。
    • 未考虑汇率贬值影响国民收入,从而影响进出口数量的情况。

乘数论

乘数论的前提假设
  • 不考虑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 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即汇率和价格固定不变而收入可变,只探讨收入变化(Y) 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乘数论的内容
  • 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进而影响进口支出的变动。

  • 影响程度取决于一国边际进口倾向和进出口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以及一国开放程度的高低

推导:

  • 根据国民收入方程式、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出口倾向:

{Y=C+I+G+XMC=C0+cY (0<c<1)M=M0+mY (0<m<1)0<c+m<1c>m\begin{cases}Y = C+I+G+X-M\\C=C_0+cY\ (0<c<1)\\M = M_0+mY\ (0<m<1)\\0<c+m<1\\c>m\end{cases}

  • 得到:

Y=C0+cY+I+GM0mYY=11c+m(C0+I+G+XM0)Y=C_0+cY+I+G-M_0-mY\\[2ex]Y=\frac{1}{1-c+m}(C_0+I+G+X-M_0)

  • 因此可以得到:

ΔY=11c+mΔXΔYΔX=11c+m>1(外贸乘数)\Delta Y=\frac{1}{1-c+m}\Delta X \Rightarrow \frac{\Delta Y}{\Delta X}=\frac{1}{1-c+m}>1(外贸乘数)

  • 净出口 NXNX

NX=XM=XM0mY=1c1c+m(XM0)m1c+m(C0+I+G)NX = X-M=X-M_0-mY\\[2ex]=\frac{1-c}{1-c+m}(X-M_0)-\frac{m}{1-c+m}(C_0+I+G)

思考:

  • 在弹性论中,只要汇率发生变化,就直接影响出口,进而影响净出口,传导机制:

ΔeΔXΔNX\Delta e \Rightarrow \Delta X \Rightarrow \Delta NX

  • 但是在乘数论中,汇率发生变化,会影响出口,但是出口会反作用于国民的总收入 YY,而收入又回影响进口,导致影响净出口。

ΔeΔX{ΔBΔYΔMΔB\Delta e \Rightarrow \Delta X\Rightarrow \begin{cases}\Delta B\\\Delta Y\Rightarrow \Delta M \Rightarrow \Delta B\end{cases}

  • 所以马勒条件就需要更加严格,进而有了后续的发展:

    • 哈伯格条件:Ex+Em>1+mE_x+E_m > 1+m(针对小国),其中 mm 是本国的边际进口。
    • 总弹性条件:Ex+Em>1+m+mE_x+E_m > 1+m+m^* (针对大国),其中 mm^*是外国的边际进口。
乘数论的评价
  • 贡献:

    • 乘数论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之上,阐述了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 各国经济通过进出口途径相互影响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们理解现实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局限性:

    • 乘数论同样没有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此它关于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并不全面。收入上升将会刺激外国资金流入,带来资本账户收支的改善,抵消其对经常账户的不利影响。
    • 模型中没有考虑货币量和价格因素的作用。如果国内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出口增加意味的是过度需求 ,将造成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

吸收论

  • 公式:根据国民收入方程式,有:

Y=C+I+G+XMA=C+I+G, B=XMB=YAY = C+I+G+X-M\\[2ex]A=C+I+G,\ B=X-M\\[2ex] B=Y-A

  • 所以要实现 BB 增长,要么增加 YY,要么减少 AA

  • 政策主张:

    • 财政政策(支出增减型)和汇率政策(支出转换型)相配合。
  • 总结评价:

    • 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从Y与A相对影响考察贬值。
    • 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
    • 缺点:假定贬值是出口的唯一原因,且以贸易收支替国际收支。

货币论

背景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蒙代尔、约翰逊等人将起源于芝加哥学派的国内货币主义向国际经济领域延伸和扩展,形成了国际收支的货币理论。
货币论的假设前提
  • 一国经济处于长期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YY 不变),其实际货币需求( Md/PM^d/P 不变)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 购买力平价长期内成立,即存在一个高效率的世界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于完全自由的套购、套卖和套利活动,使得一国价格水平接近于世界市场价格水平,一国利率水平接近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水平。
  • 货币供给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实物产量。
  • 国际储备的变动就是国际收支的变化。
货币论的内容
  • 公式:

Md=Ms=D+RR=MdDM^d=M^s=D+R\\[2ex]R=M^d-D

这里假设货币乘数 mm11DD 代表国际信贷,RR 代表国际储备。

  • 结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求的不平衡,当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会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当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时,会造成国际收支顺差。当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处于平衡状态时,国际收支平衡。

  • 政策主张:核心是国际收支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货币论的评价
  • 假设前提不尽合实际。

  • 紧缩性政策主张受批评。

  • 从货币主义提供新视角(货币供应区分为国内外)。

总结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