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的博客

曲水的博客

货币学-Part1-货币基础

2022-03-11

知识点1: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产生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

  •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这个时期一般是简单的物物交换,某一件物品偶尔表现为另一件物品的价值。

  • 扩大的价值形式:某一件商品经常去表现其他商品(并非所有)的价值,即等价物。这个时期商品之间交换的比例也与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更加接近。

  • 一般的价值形式:某一件商品能够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即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具有完全排他性,它拒绝任何商品与之并列。但是这个时期的一般等价物可能不固定。

  • 货币形式:将一般的价值形式中的一般等价物固定下来,就形成了货币。

货币的本质特征

  •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形态的发展

货币形态的发展有五个阶段,如下图:

  • 足值货币(实物/金银):足值就是货币的额定价值同它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是一致的。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表征货币(银行券):可以用于兑换金银,但是不足值,可以由私人发行。银行券代替的是金属。

  •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法偿货币,由国家信用背书,信用货币代表的是国家信用(与银行券代替的是金属区分)。从此政府可以干预经济,利用经济政策干预市场。信用货币体系下通货膨胀成为常态。

  • 电子货币:比如借记卡、储值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信用卡等等。特点是形态电子化。

  • 数字货币:数字货币需要关注货币的发行人、货币的形式、实现的技术以及货币的可获取性。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价值是否实现数字化

广义的数字货币泛指一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形态,包括了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加密数字货币等;而狭义的数字货币主要为利用数字加密技术承载的纯数字化交易媒介。

根据发行主体划分,狭义的数字货币可以细分为法定数字货币(法币)和私人数字货币(代币)。

  • 法定数字货币是由货币当局发行的,具有无限法偿性,并保持货币四大基本属性,对M0形成一定替代的法定货币。
  • 非法定数字货币又称为私人数字货币,而私人数字货币是由私人部门发行,不受法律保护,缺乏国家主权信用支撑的交易媒介,比如:比特币、花旗币、Q币。

知识点2: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主要职能

货币有五个主要职能,分别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 价值尺度 (KW:观念性):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具有价值,因此能够充当其他商品的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作为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具有观念性的特点(没有必要是现成的货币:通俗来讲,就是你说商品A是100块钱,不需要你把100块钱放在A旁边才能说明它值100块钱)。

  • 流通手段 (KW: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实货币):流通手段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功能。货币体现流通手段必须要有现实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包括支付宝、微信等)进行商品结算。

  • 贮藏手段 (KW:足值真实;调节货币的流通量):一般说货币实现了贮藏手段,都指的是金属货币(即金银等),存的货币必须足值且真实。在货币为金属形态时期,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能够自动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 支付手段 (KW:价值的单方面转移):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提前/延后支付,出现赊销和赊购,是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例如支付工资、支付房租。

  • 世界货币 (KW:各职能在世界上的延伸和发展):货币在国外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即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的联系

  • 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两者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商品要先借助货币的价值尺度表现其价格,然后才能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商品的价值。

  • 贮藏手段 & 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是支付手段的前提。正式因为货币能够作为流通手段随时购买商品,也可以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会贮藏货币。

知识点3:货币的制度

一点(概念点)

货币制度的定义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 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金属是指确定用什么金属来作为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的基础。货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如“元”)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金属量。

  • 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

    • 本位币是足值货币,辅币一般是不足值货币。

    • 理论上,本币是无限法偿的,而辅币一般是由劣质金属制造的,为有限法偿(即超过一定数额是可以拒绝的)。

    • 为了防止辅币充斥市场,国家规定辅币向国家纳税不受限制,辅币向政府兑换本币也不受限制。

    • 但是现实中,在信用本位制下,无论是本币(元)还是辅币(角、分),都是无限法偿制。

  • 金准备制度:金准备制度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各国在发行一定量的货币的同时都会储备一定量对应的黄金。主要有三个作用:

    • 第一,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 第二,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

    • 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一线(发展线)

货币制度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银本位之前的不研究)。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下,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币材,银本位制又分为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但是由于在19世纪后白银产量激增,导致银价不稳定,出现大幅度贬值,后来还出现了化学制银,最终导致了银本位的崩溃。

金银复本位制

  • 平行本位制:金和银都是本位币的币材,同一件商品在市场上往往有两种标价。又因为货币市场金银的比价不稳定,导致商品的价格混乱。

  • 双本位制:金银的比价按照法律规定固定下来。 出现的严重的问题:存在套利空间,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其中法定价值高的币是劣币

  • 跛行本位制:这时国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但是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且金币和银币按照固定比例兑换,银币已经沦为金币附属,逐渐向金本位制过渡。

金本位制

  • 金币本位制:这个时期流通的是铸币,具有三个特点:

    •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这样可以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 金币可以自由兑换。流通中的辅币、价值符号(如银行券、纸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 金币可以自由流通。黄金可以自由的输出与输入。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其汇率是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出来的,称为金平价。

  • 金块本位制:这个时期流通的是银行券或者纸币。金币不再能够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但是能够被有条件兑换。即在存有一定量的银行券时,能够在本国兑换黄金,因此也叫做富人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一般是一些弱国或者附属国采用的货币制度,流通的也是银行券,没有铸币流通。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换外汇。因此在金汇兑本位制下的国家的居民要想购买黄金,比如先用本币兑换实行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国家的外币,用外币在外国购买黄金,再将黄金运回国内。

信用本位制

  • 因为无论是金块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都没有金币的流通,从而失去了货币自动调节流通需要量的作用,币值自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不复存在。

  • 这个时候的银行券不再能够兑换金银,银行券已经完全纸币化。不兑现的纸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国家法律背书,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知识点4:货币的层次

划分的依据

  • 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 流动性是指自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变现能力)并且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 一般讲的现实购买力指的是 M1 而非 M0(现钞)。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

  • M0(C):指流通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流通中的现金)。

  • M1(C+D):M0 +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 农村存款 + 机关团体部分存款

  • M2(C+D+TD):M1 + 准货币(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包括居民的活期存款和居民的定期存款。

法律规定的活期存款是不支付利息的,准货币指的是将货币变成了一种资产,资产是能够钱生钱的。我们生活中将的居民活期存款也有利息是因为银行之间竞争,为了吸引存款导致的,并不矛盾。

层次划分的意义

  • 具有指标意义和统计意义:能够观察、分析国民经济的变动,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 具有参考意义:可以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供应,并观察货币政策的效果。目前社会融资规模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

  • 0